很多家長問到關於新課綱的相關教材,自己在教學上有幾個深刻的經驗:
(1) 段考命題時,我考等臂天平的測量,結果審題老師說,等臂天平不在課綱內,不能考。
(2) 我考波動的計算,被認為難度太大,應該簡化。
(3) 熱量的計算,幾乎只能考水的混合,比熱的探討,幾乎愈來愈渺茫。
(4) 莫耳數只能考質量除以分子量。
身為自然科教師,常感覺學生的學習範圍愈來愈窄小,
學生所面對的題型就是那些最簡化的敘述,當國中的基礎不好時,
到了高中,如何面對高中自然科的課程內容?
很多人甚至會慶幸,今年國三畢業的學習舊教材的內容,
上高一銜接108課綱的新教材,比較不會吃力;
相反的,今年新課綱的學生,如果完全配合新課綱,
到了未來高一,因為很多內容沒學過,反而會吃力很多。
許多學生在高中後,因基礎不穩,不得不逃避到社會組,
甚至有些學校,有些老師會說你數理成績不好,不適合念自然組,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深刻體驗。
有時看看中國大陸的一些考題,各種內容包羅萬象,
我們的題目卻一直在狹窄的框架中。
期待,有更多對自然科抱持著理想,願意付出的夥伴,
讓我們一起努力!!
在教學經驗上,常希望學生踴躍問問題,
但面對的學生多半是不知如何發問,不知問題在哪裡。
因此對於喜歡問問題的學生總是印象深刻。
常告訴學生,讀自然科,一定會遇到問題,
有問題不解決,則問題永遠存在,這樣的學習一定不紮實,
自己不會的題目,寫錯的題目,再看一次,訂正很重要,
不會訂正的題目,便是不懂的觀念,這便是要問的重點。
能日積月累地解決自己不懂易錯的內容,
慢慢地,實力也慢慢地提升了,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FB連結:王耀輝
Instagram ID:huie0626 IG連結:王耀輝 (歡迎訂閱)
Youtube連結:科學的家庭教師 (歡迎訂閱)
2235![]() |
日期: 2017-05-01 20:38:20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某輕繩一端固定於O點,另一段連結質量為m的小球,將球拉至水平位置A點後靜止將球釋放,當球擺到B點時,擺線的中點被一小鐵釘P卡住,若重力加速度為g,當擺線被鐵釘卡住後瞬間,繩子的張力為何? Ans:5mg mgL=1/2mV2 V2=2gL T-mg=mV2/(L/2) T-mg=4mg T=5mg |
2234![]() |
日期: 2017-04-30 14:54:00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看一下10042,應該比較能明瞭了。 |
2233![]() |
日期: 2017-04-30 11:29:30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
2232![]() |
日期: 2017-04-30 09:44:53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若一小球靜止由頂端滑下"固定"光滑圓弧軌道,正向力是否就無做功? 若軌道面不能移動,則小球的重力位能完全變成動能,此時正向力做功為零。 |
2231![]() |
日期: 2017-04-29 16:18:10 Yun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請問10035所以題目耀怎麼看出來答案呢?? 需要用畫圖來判斷,看看10036,是否能理解。 |
2230![]() |
日期: 2017-04-29 15:03:04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如果一個肺功能正常的人受傷失血,使得血紅素的量僅為受傷前的 50%,其流出肺臟的靜脈血液中氧分壓有何變化? 周邊組織靜脈血 液中氧分壓有何變化? (增加、不變或減少)? 肺泡中,氧氣和紅血球接觸,肺泡中氧氣的分壓和紅血球中氧氣分壓相同,因此肺靜脈中的氧氣分壓不變,但是由於血紅素數量減少,因此血液中的氧氣總量減少。 紅血球輸送氧氣至組織細胞,由於血紅素減少,因此送至細胞的氧氣也減少,因此組織細胞周邊的氧氣分壓隨之減少。 |
2229![]() |
日期: 2017-04-28 16:34:29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某鐵塊質量50g、比熱0.113cal/g℃,在酒精燈焰中加熱5分鐘後呈熱平衡,取出投入盛200g水的絕熱杯中,水溫由25℃升到40℃,則燈焰溫度為________℃ 燈焰溫度=鐵塊末溫=T℃, 50克鐵塊溫度:從T℃變成25℃, 200克水溫:從25℃變成40℃。 50×0.113×(T-40)=200×1×(40-25) 0.113×(T-40)=4×(40-25) 0.113T-4.52=60 T=64.52/0.113=571℃ |
2228![]() |
日期: 2017-04-28 16:11:54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已知使1公克的水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等於1卡,而使1公克的酒精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小於1卡。若將100公克、20℃的酒精與100公克、60℃的水混合,且在液體的混合過程中並無熱量散失,也未產生揮發或蒸發的現象,則下列何者為此混合液體的末溫? (A)小於30℃ (B)介於30℃與40℃之間 (C)等於40℃ (D)介於40℃與60℃之間 100×1×(60-t)=100×S×(t-20) 60-t=St-20S 60+20S=t+St=(1+S)t t=(60+20S)/(1+S) 因為 0<S<1 所以 40 < t < 60 |
2227![]() |
日期: 2017-04-27 23:03:29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10037若欲使用功能原理該如何算呢? 後來動能-原來動能=摩擦力做的負功。 1/2(m+M)V12-1/2mV2=-μ(m+M)gX |
2226![]() |
日期: 2017-04-27 22:51:09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空氣氣壓=760mmHg,含水蒸氣=24x0.8=19.2mmHg。 乾燥空氣=760-19.2=740.8mmHg。 體積壓縮10升變成2.5升,壓力增為4倍,因此P=740.8x4=2963.2mmHg。 氣體壓力P=乾燥空氣氣壓+水蒸氣的飽和蒸汽壓=2963.2+24=2987.2mm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