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問到關於新課綱的相關教材,自己在教學上有幾個深刻的經驗:
(1) 段考命題時,我考等臂天平的測量,結果審題老師說,等臂天平不在課綱內,不能考。
(2) 我考波動的計算,被認為難度太大,應該簡化。
(3) 熱量的計算,幾乎只能考水的混合,比熱的探討,幾乎愈來愈渺茫。
(4) 莫耳數只能考質量除以分子量。
身為自然科教師,常感覺學生的學習範圍愈來愈窄小,
學生所面對的題型就是那些最簡化的敘述,當國中的基礎不好時,
到了高中,如何面對高中自然科的課程內容?
很多人甚至會慶幸,今年國三畢業的學習舊教材的內容,
上高一銜接108課綱的新教材,比較不會吃力;
相反的,今年新課綱的學生,如果完全配合新課綱,
到了未來高一,因為很多內容沒學過,反而會吃力很多。
許多學生在高中後,因基礎不穩,不得不逃避到社會組,
甚至有些學校,有些老師會說你數理成績不好,不適合念自然組,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深刻體驗。
有時看看中國大陸的一些考題,各種內容包羅萬象,
我們的題目卻一直在狹窄的框架中。
期待,有更多對自然科抱持著理想,願意付出的夥伴,
讓我們一起努力!!
在教學經驗上,常希望學生踴躍問問題,
但面對的學生多半是不知如何發問,不知問題在哪裡。
因此對於喜歡問問題的學生總是印象深刻。
常告訴學生,讀自然科,一定會遇到問題,
有問題不解決,則問題永遠存在,這樣的學習一定不紮實,
自己不會的題目,寫錯的題目,再看一次,訂正很重要,
不會訂正的題目,便是不懂的觀念,這便是要問的重點。
能日積月累地解決自己不懂易錯的內容,
慢慢地,實力也慢慢地提升了,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FB連結:王耀輝
Instagram ID:huie0626 IG連結:王耀輝 (歡迎訂閱)
Youtube連結:王耀輝 (歡迎訂閱)
1764![]() |
日期: 2016-07-25 18:35:59 謙虛 (jay910411@g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右圖為速率對時間的關係圖,則下列正確的敘述有幾項? YW825-1-23(甲) OP為等速運動;(乙) PE為等加速運動,加速度為負;(丙) OPE圖線下面積代表位移大小;(丁) OPE面積÷OE時間=平均速率;(戊) OP和PE之加速度大小相等。 (A) 1項 (B) 2項 (C) 3項 (D) 4項 v-tr圖下的面積表示位移。而v-t圖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甲)錯誤, OP為等加速度運動,不是等速度; (乙)正確,OP斜率為正,PE斜率為負,一條直線表示一個等加速度。 PE為等加速運動,加速度為負; (丙) 正確,v-t圖圖形下面積表示位移;OPE圖線下面積代表位移大小; (丁) 正確,OPE面積=位移=路徑長;OPE面積÷OE時間=路徑長/時間=平均速率; (戊)正確,圖形為等腰三角形,因此OP和PE之斜率大小相同,加速度大小相等。 |
1763![]() |
日期: 2016-07-24 07:58:51 黃國隆 (hwl900429@yahoo.com.tw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是指範例的答案嗎? 最近還在忙著,沒時間整理範例的答案。 預計8月初,再把答案加上去,因為還有較急迫的工作要完成, 所以暫時排在後面。 |
1762![]() |
日期: 2016-07-19 23:21:28 jody chin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不知你是說哪一個單元,基本上段考單原本是下方每一節的總和,我只是合併成一冊,並沒有再增添內容,所以應該和各小傑的內容相同,如有不一樣的內容,再請告知,怕又是自己疏漏了! |
1761![]() |
日期: 2016-07-19 19:06:52 小安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謝謝!!也祝你暑假愉快! |
1760![]() |
日期: 2016-07-19 12:38:48 水牛 (haoanna2003@g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您的國二理化 第六章 6-2_摩擦力中 (二)靜摩擦力的第三點 (3) 靜摩擦力與水平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者互為【平衡力】,因此不能抵消。 為什麼這兩者不能抵消呢? 這裡的抵消是指甚麼意思? 謝謝你的提醒,已經更正,當初打錯了,後來要改正又忘記了, 一大篇的內容打下來,很難去做校正,內容有錯誤的地方,必須上課解講時才會發發現,因此需要大家幫忙協助。 如有發現錯誤,請隨時告知,謝謝! |
1759![]() |
日期: 2016-07-18 23:46:50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先忙著,晚點再回答。 |
1758![]() |
日期: 2016-07-18 15:42:44 周志平 (leemorephysic@g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請問國中理化的試題精華中,DOC檔與PDF黨的關係為何?我看解答是針對DCO,那PDF的題目與DOC完全不同嗎?答案在哪呢?謝謝你的解答 理論上DOC的題目和PDF的題目是相同的。 當初因為DOC檔案,是為了提供許多老師的修正及編輯, 而PDF黨則是為了避免WORD檔案在不同電腦裡格式的偏差, 因此如果直接列印,會建議採用PDF檔案,便不會失真。 如果發現PDF和WORD或答案的內容不符合的,請告知,我再仔細檢查, 因為那部分已經是很久的檔案,最近因為沒教國中,所以還沒時間做修正及增添了。 |
1757![]() |
日期: 2016-07-17 11:43:15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請問老師:植物本身不須要消耗能量就能把水份自根送到葉,下列哪個機制會阻礙水份的運送? (A)葉子發生蒸散作用(B)葉子的水勢低於根部的(C)水分子彼此間的吸引力(D)氣孔關閉 水分運送的動力來源,包含根部的跟壓,經部的毛細作用,葉片的蒸散作用, 若氣孔不打開,則水分無法蒸發,無法形成連續水柱牽引的作用力,則水分便無法運送。 因此(D)氣孔關閉。 |
1756![]() |
日期: 2016-07-16 20:59:51 alan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Ca(OH)2+CO2 → CaCO3 + H2O Ca(OH)2 + 2CO2 → Ca(HCO3)2 7.4 克的 ca(OH)2 有 7.4/74 = 0.1 莫耳。 1.47功生的CO2 有 (PV=nRT) 1x1.47 =n x0.082 x298 n = 0.06 莫耳 所以乙先通入0.06莫耳的 CO2 使 ca(OH)2 沉澱,再通入 0.08 莫耳的CO2,使剩餘的0.04莫耳Ca(OH)2產生 Ca(HCO3)2, 因此乙共需通入0.06+0.08=0.14莫耳的CO2 1x V = 0.14 x0.082 x298, V=3.42 公升。 所以乙需比甲多3.42-1.47=1.95 公升。 |
1755![]() |
日期: 2016-07-15 13:12:08 alan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R3/T2成比例。 R13/82=R23/12 R1:R2=4:1 面積速率=面積/時間 面積速率A1:面積速率A2=πx42/8:πx12/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