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保鑣 留言板

很多家長問到關於新課綱的相關教材,自己在教學上有幾個深刻的經驗:
(1) 段考命題時,我考等臂天平的測量,結果審題老師說,等臂天平不在課綱內,不能考。
(2) 我考波動的計算,被認為難度太大,應該簡化。
(3) 熱量的計算,幾乎只能考水的混合,比熱的探討,幾乎愈來愈渺茫。
(4) 莫耳數只能考質量除以分子量。
身為自然科教師,常感覺學生的學習範圍愈來愈窄小,
學生所面對的題型就是那些最簡化的敘述,當國中的基礎不好時,
到了高中,如何面對高中自然科的課程內容?

很多人甚至會慶幸,今年國三畢業的學習舊教材的內容,
上高一銜接108課綱的新教材,比較不會吃力;
相反的,今年新課綱的學生,如果完全配合新課綱,
到了未來高一,因為很多內容沒學過,反而會吃力很多。
許多學生在高中後,因基礎不穩,不得不逃避到社會組,
甚至有些學校,有些老師會說你數理成績不好,不適合念自然組,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深刻體驗。
有時看看中國大陸的一些考題,各種內容包羅萬象,
我們的題目卻一直在狹窄的框架中。
期待,有更多對自然科抱持著理想,願意付出的夥伴,
讓我們一起努力!!

在教學經驗上,常希望學生踴躍問問題,
但面對的學生多半是不知如何發問,不知問題在哪裡。
因此對於喜歡問問題的學生總是印象深刻。
常告訴學生,讀自然科,一定會遇到問題,
有問題不解決,則問題永遠存在,這樣的學習一定不紮實,
自己不會的題目,寫錯的題目,再看一次,訂正很重要,
不會訂正的題目,便是不懂的觀念,這便是要問的重點。
能日積月累地解決自己不懂易錯的內容,
慢慢地,實力也慢慢地提升了,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FB連結:王耀輝


Instagram ID:huie0626 IG連結:王耀輝 (歡迎訂閱)



Youtube連結:王耀輝 (歡迎訂閱)

現在共有: 3034 則留言,分成 304 頁,目前在第 34 頁
自 2023-11-04 起, 共 1188433 人來訪
您的姓名: 您的 email:
您的homepage:
您的意見: 公開 保密 開放 HTML 純文字
驗証碼: 請填入
前一頁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下一頁 >
2704
日期: 2020-10-24 23:17:03
陳玉臻 (aw885492@g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設聲速340m/s,第一次看到閃電後7秒,聽到雷聲,4分鐘後第二
次看到閃電,再過3秒後聽到雷聲,試求雷雨迫近速度
(A)57 (B)5.7 (C)0.57 (D)570m/s。
老師請問這題要怎麼算呢?謝謝
340×7=2380(m)
340×3=1020(m)
4分鐘=240秒
(2380-1020)÷240=5.7(m/s)


2703
日期: 2020-10-21 19:25:40
陳玉臻 (aw885493@g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3-2聲音的傳播講義裡有一題提到
(5) 我們說話時,聲音是靠著【 】的振動而產生的聲波。
空格處是要填 聲帶 還是 空氣 比較對呢? 謝謝
這段主要在討論傳聲的介質,所以是填:空氣!

2702
日期: 2020-10-18 21:34:18
陳玉臻 (aw885492@gmaik.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請問3-1波的傳播EXE01裡的23題
明玲拿著一條彈簧,她想以此彈簧製造出波動來,則下列何者正確?
(A)她只能製造出橫波 (B)她只能製造出縱波
(C)她可以同時製造出橫波和縱波
(D)橫波和縱波她都可以製造出來,但只能製造出其中一種
為什麼答案是C呢?橫波跟縱波可以同時製造出來嗎? 謝謝

彈簧可以用不同的振動方式產生橫波或縱波。
有些介質可以同時存在橫波及縱波,例如地震波。


2701
日期: 2020-10-18 11:22:04
陳玉臻 (aw885492@g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請問一下彈簧波的縱波波長怎麼算呢?
例如,測得第1個密部到第21個密部距離為2公尺,請問波長是多少呢?
謝謝!
縱波的波長是密部到密部的距離。
這是植樹問題,第1到21個密部,有20個間隔,
所以是波長=2公尺/20=0.1公尺。


2700
日期: 2020-10-16 18:39:41
陳玉臻 (aw885492@g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請問第3~4章_講義_學生版這個裡面的題目有答案嗎?謝謝
這個散在各節中,只是各節的總合,不是新版。

2699
日期: 2020-10-16 17:04:20
陳玉臻 (aw885492@g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用直尺測量100張紙的總厚度,再計算出每張紙的平均厚度為0.0136公分,則所用測量的直尺最小刻度為何?
(A)0.001公分(B)0.01公分(C)0.1公分(D)1公分
請問答案是哪一個啊?謝謝
0.0136公分是計算出來
0.0136x100=1.36公分,這才是測量出來
所以最小單位是公厘(0.1公分)。


2698
日期: 2020-10-07 00:50:07
Jasmin (jia_huei168@hot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好:請問網站目前都是108課鋼的嗎?還是也有99課鋼,要找給小朋友看及練習~~謝謝您
內容是舊課綱,新課綱幾乎只刪不增,所以這裡的內容比108課綱多一些。

2697
日期: 2020-10-05 17:22:34
鄭呆呆 (luckyjerry6969@hot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我有下載第三冊理化(第1~2章_講義_學生版)給家裡小朋友練習,
但是1-3_質量的測量 & 1-4_密度的測量似乎沒有相對應的答案.
請問有答案&解析可以參考嗎?
先跟老師說聲謝謝了!

2696
日期: 2020-10-04 23:22:50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試題精華還會再出現嗎?
大概預計先消失一段時間,後續完成再出現。

2695
日期: 2020-10-04 16:31:58
陳玉臻 (aw885492@gmail.com / no homepage) 留言:

老師您好
可以請問一下2-2溶液77頁以下這題
【題組】(北市士林) 一般火鍋店高湯有一定的濃度,但有火鍋怪人口味重,試圖將高湯濃度提高
一倍。假設高湯1000公克,重量百分濃度5﹪,怪人做法有二。請作答下列問題:
( )7.方法一:降低溶劑比例。
(A)不斷加熱,蒸發水分使水分質量剩下原來的一半 (B)使高湯總質量剩下原來的一半 (C)
同時蒸發溶質,使溶質剩下原來的一半 (D)同時蒸發溶質,使溶質與水分等量。
為什麼答案是B呢? 我覺得應該是A才對耶,謝謝
謝謝,更正了!
自己打完時,眼睛都快花了!
有一些答案在輸入的時候嘴巴念錯,手按錯鍵的機會都很大,
自己有時來不及去做校正,
需要大家幫忙來找出錯誤!
謝謝妳!!



前一頁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下一頁 >
天使保鑣 管理中心 . 天使保鑣 個人網頁 . 加入我的最愛 . 設為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