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問到關於新課綱的相關教材,自己在教學上有幾個深刻的經驗:
(1) 段考命題時,我考等臂天平的測量,結果審題老師說,等臂天平不在課綱內,不能考。
(2) 我考波動的計算,被認為難度太大,應該簡化。
(3) 熱量的計算,幾乎只能考水的混合,比熱的探討,幾乎愈來愈渺茫。
(4) 莫耳數只能考質量除以分子量。
身為自然科教師,常感覺學生的學習範圍愈來愈窄小,
學生所面對的題型就是那些最簡化的敘述,當國中的基礎不好時,
到了高中,如何面對高中自然科的課程內容?
很多人甚至會慶幸,今年國三畢業的學習舊教材的內容,
上高一銜接108課綱的新教材,比較不會吃力;
相反的,今年新課綱的學生,如果完全配合新課綱,
到了未來高一,因為很多內容沒學過,反而會吃力很多。
許多學生在高中後,因基礎不穩,不得不逃避到社會組,
甚至有些學校,有些老師會說你數理成績不好,不適合念自然組,
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深刻體驗。
有時看看中國大陸的一些考題,各種內容包羅萬象,
我們的題目卻一直在狹窄的框架中。
期待,有更多對自然科抱持著理想,願意付出的夥伴,
讓我們一起努力!!
在教學經驗上,常希望學生踴躍問問題,
但面對的學生多半是不知如何發問,不知問題在哪裡。
因此對於喜歡問問題的學生總是印象深刻。
常告訴學生,讀自然科,一定會遇到問題,
有問題不解決,則問題永遠存在,這樣的學習一定不紮實,
自己不會的題目,寫錯的題目,再看一次,訂正很重要,
不會訂正的題目,便是不懂的觀念,這便是要問的重點。
能日積月累地解決自己不懂易錯的內容,
慢慢地,實力也慢慢地提升了,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
FB連結:王耀輝
Instagram ID:huie0626 IG連結:王耀輝 (歡迎訂閱)
Youtube連結:王耀輝 (歡迎訂閱)
1031 |
日期: 2015-06-14 10:30:58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由組織液送回血液,以維持血液成份恆定 ? 從微血管流出去,再由靜脈回收回來,所以總血液量不會改變,成分不變,體積不變。 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不要一直僵在這個地方,不然保證你讀不完! |
1030 |
日期: 2015-06-13 23:48:07 李煜元 ( im.dollar@msa.hinet.net / http://www.53wings.tw/) 留言: 老師 日安 吉祥 十分感謝 老師的慈悲教導,讓我們陪讀班的兩位國三生這次會考的自然成績達到A+和A,都能順利上他們的第一志願. 孩子們非常感謝您,下週將寄上土產薄禮--萬丹紅豆,感謝老師.也希望高中時能繼續承蒙 老師教導.謝謝您! 恭喜他們有好成績!也是由於你們的協助,才能使他們更安心! 老師的陪伴其實是一股安定的力量,但是學習的潛能則在於孩子的全力發揮! 最近正忙著一些高中課程的穎闢錄製,在Youtube上,大概是目前全心放置的一塊區域! 也希望高中的課程,能給他們一些啟發!能對他們有幫助! 網站上由於有些小困擾,所以目前國二國三的理化連結暫時移除,預計暑假會再重新整理!不知有沒有造成使用上的不方便! 有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再請隨時告知! |
1029 |
日期: 2015-06-13 22:26:48 小安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景色難免會變,野薑花要4月最茂盛吧!我記得! |
1028 |
日期: 2015-06-13 22:22:25 熊熊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開始錄第七章的能量。 |
1027 |
日期: 2015-06-13 22:18:36 熊熊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不客氣! |
1026 |
日期: 2015-06-13 21:26:47 熊熊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剛上傳第一章的碰撞,正在做第二張的碰撞,再繼續第一冊的複習。 |
1025 |
日期: 2015-06-13 20:48:50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回收組織液 由組織液送回血液,以維持血液成份恆定 這句話什麼意思 組織液經由微淋巴管回收,進入淋巴循環,再回到血液循環,才能維持血液體積的恆定。 最後一句話看不大懂耶這跟體積何相關 寫意從微血管滲出來,所以血管中的血液量就減少了,滲出來的液體成為組織液,流進淋巴管再成為淋巴液,所以淋巴管有回收滲透出來液體的功能。 這樣進入微血管前的液體體積和最後流回心臟的液體體積就能相等了。 本來流進心臟的血液有4公升,其中有500cc滲出來,這滲出來的體積再從淋巴管回收回去,所以最後的血液體積和最初的血液體積量就一樣多。 |
1024 |
日期: 2015-06-13 20:16:33 小安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此留言是留給版主的機密文件 時間不對,已經過了季節了。 |
1023 |
日期: 2015-06-13 12:32:58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重w木塊在長10公尺,一端墊高1公尺斜面上靜止,表示木塊與斜面間 (A)最大靜摩擦力w/10 (B)最大靜摩擦力w (C)靜摩擦力w/10 (D)動摩擦力w/10。 【答案】:【C】向老師請教這題 木塊在斜面上的下滑力=重量x高/斜邊=wx1/10=W/10。 下滑力能是木塊下滑,但木塊仍在斜面上,表示下滑力和摩擦力相等,而此摩擦力不一定是最大靜摩擦力,只能說是靜摩擦力。 |
1022 |
日期: 2015-06-13 12:29:20 UnKnow (no email / no homepage) 留言: 6. 關於摩擦力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 (B)與物體重量有關 (C)摩擦力方向恆與運動方向相反 (D)物體在地面上,由靜止開始運動之瞬間,需先克服動摩擦力。 【答案】:【D】 老師 走路時力向前摩擦力也向前 怎麼會恆相反 我們這題所指的和運動方向相反的摩擦力是指動摩擦力,國中對於靜摩擦或是動摩擦講解的沒有很多,所以有些題目的敘述不一定很明確,走路的摩擦是靜摩擦,物體滑度的摩擦是動摩擦。 靜摩擦有可能幫助物體運動,而動摩擦則是阻止物體運動。 |